【生活中的文學】
哥:同學問我如何提升古文能力。
我:?
哥:我建議他讀古文觀止,但若只是要提升國文成績,那就多買幾本閱讀測驗寫一寫。
我:那很好。
哥:可是,只要這樣問我的同學,最後都只會寫閱讀測驗,實在太可惜了!
我:?
哥:讀一讀古文很好,文學應在生活裡,而不只存在考卷中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哥哥的話,讓我想起我們的古詩古文時光。
兩個孩子尚在襁褓時,哄睡過程很漫長,我常是抱著他們搖晃,為打發枯燥時光,一邊唸著李白將進酒,大概唸個5-10遍,他們就會在抑揚頓挫的音韻中安眠。
長大一點,我們把詩詞當童謠來吟唱,這些琅琅上口的詩句成為生活中的話語,春天賴床時,唸「春眠不覺曉」,夜裡唧唧紡織娘聲中,來一句「蟲聲新透綠窗紗」,秋夜「散步詠涼天」,冬日寒風中遇熱飲小攤,小孩必定會問「能飲一杯無」。
詩詞在童年留下美好記憶,成為生活中重要的印記。到了中學後,開始讀古文觀止,那時,每個周末午后,是我們喝茶吃點心的共讀時光,母子三人輪流,爸爸偶爾加入,每次由一個人選文,然後準備內容,或討論、或閒聊,或是引經據典找趣味。雖說是共讀古文,但在濃濃奶茶香中,留下很美好的家庭記憶。
共讀持續僅一年多,後因孩子外務多了而沒有繼續,但文學已深入生活,兩個孩子不只讀古詩古文,也讀莎士比亞、英文詩文,這些來自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,成為他們埋首功課之餘,最放鬆的喜好,而文學裡的美麗與憂愁,也成為青春裡另一道亮麗色彩。
兩個理科男孩的世界裡,有這樣跨域的嗜好,其實是非常好的,除了知識的流動性可以強化不同領域間整合,而來自文學的美感,也真的會讓生活更加美好。
也因此,哥哥才會說文學應在生活中,而不只存在考卷中吧。
和孩子一起讀古文 https://blog.xuite.net/sama01/blog/349178944
周末午後的古文共讀時光 https://blog.xuite.net/sama01/blog/368462632